記者莊淇鈞/台北報導

▲剴剴案於22日開始審理,保母姊妹劉彩萱、劉若琳目前均在押。(圖/資料照)
男童「剴剴」受虐致死案在22日開始審理,本案由國民法官、3位職業法官共組合議庭,將密集開庭13天,於5月13日做出宣判,而涉案的保母姊妹劉彩萱、劉若琳,目前均在押。今天是審理程序第2天,將傳喚目前住在美國,當時保母姊妹劉彩萱、劉若琳虐待剴剴期間,負責照顧劉氏姊妹父親的外籍看護Mira作證,就她在這段期間親眼目睹剴剴生活狀況及受虐案情,接受檢辯雙方詰問。
22日上午開庭,檢辯火藥味十足,對於審理期間要以「剴剴」稱呼還是「A童」便你來我往,法官裁定禁止使用「剴剴」。至於劉彩萱、劉若琳姐妹,仍是1個部分認罪,1個否認犯罪。劉彩萱且又哽咽哭泣,承認有綑綁、體罰剴剴,不認凌虐犯意。辯護律師表示將會傳喚曾經照顧過剴剴的保母,讓國民法官了解真實狀況。
庭訊時,法官表示希望檢、辯在審理期間,都能依兒童及少年福利保障法規定,去識別度,稱呼「A童」而不用「剴剴」。不過檢方開審陳述時,仍有多次提到「剴剴」,皆立即被法官制止。但檢方認為,剴剴是男童的小名,是對一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孩子的尊重,不會對國民法官造成過度情緒渲染,且已去識別度,過去台中一起虐童案也有類似情況,希望法官審酌。
劉彩萱姐妹的律師則認為,根據兒少法規定本來就應該隱匿,既然法律如此規定便應該遵守,何況原本檢、辯雙方也都同意「A童」稱呼。對此,法官裁示,起訴書中本就以「A童」稱呼,小名和男童本名具有識別度,因此接下來的審理,皆統一以「A童」稱呼,禁止使用「剴剴」。
至於劉彩萱姐妹,被問到對於檢方起訴有何意見,劉彩萱哽咽表示承認有對剴剴綑綁、體罰、罰站「但我真的沒有要凌虐他的想法」,說著流下眼淚。妹妹劉若琳則淡淡一句「我否認犯罪」。
姐妹倆的委任律師強調,應該要了解檢方的控訴外,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將傳喚曾經照顧過剴剴的周姓保母等人作證,了解全天候照顧的劉彩萱遇到什麼樣的狀況。檢方傳喚的證人中,則以曾受僱劉彩萱的外籍看護Mira最為關鍵。檢方表示,檢方起訴皆有實證,Mira目睹剴剴如何遭到劉彩萱姐妹凌虐,特別從美國來台作證。
不良行為,請勿模仿!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
拒絕家庭暴力,請撥打110、113
拒絕兒虐、防止老人受虐,請勇敢撥打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