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藝人高以翔在中國錄製真人實境秀節目時突然暈倒,送醫搶救無效;警消及醫界認為,報案者若儘速CPR急救,或取得公共場所AED電擊器為病人處置,可增加存活率。監委調查,目前AED公告設置場域已不符實需,有「搶救病人找不到AED、AED旁的民眾找不到病人」的狀況,要求行政院、衛福部檢討。

▲高以翔,AED(組合圖)
監察委員江綺雯下午發布「依法應置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是否符合實需?是否已發揮及時救人的功效」之調查報告案。
調查發現,國內每年約有2萬名患者於到達醫院前沒有正常心跳,雖救護車上配有AED,可在車上施予心臟電擊,使患者存活率由不到1%提升到5%;但如能在公共場所也設置AED,爭取救護車抵達前的及時搶救,依日本經驗,存活率可達38%。
江綺雯表示,2013年前衛生署增修《緊急醫療救護法》相關法源,據以公告高密度、高風險、高效益、難到達之8大類應置有AED之場所(交通要衝、長距離交通工具、觀光旅遊地區、學校、大型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大型休閒場所、大型購物場所、旅宿場所、大型公眾浴場或溫泉區),同時納入「善良的撒瑪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賦予救人不受罰之保障,以鼓勵民眾對緊急傷病患施以幫助。
報告指出,經審計部2017及2018年調查發現,8大公共場所是否仍合乎實需,久未檢討,加上6年半來未定期清查管理,致AED使用效能不佳。為維護民眾生存權及緊急救護之必要資源,故申請立案調查。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圖/翻攝自DVTT AED RUNNER 醫聲救心隊 臉書專頁)
江綺雯曾邀邀請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主委林圀宏、臺灣公眾除顫發展協會秘書長吳俊毅、財團法人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洪培修及長安醫院急診室主任陳治圩到院諮詢,並赴高雄市進行履勘,了解各縣市AED之設置情形及運作績效。
江綺雯認為,會勘證實審計部2018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提出的諸多缺失。包括衛福部6年半來未曾檢討,以致在人口稠密且法定應設置的地區未設有AED,而非公告場所的AED數量遠高於公告應設之場所,且使用率相較不低,建議公共場所之範圍確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江綺雯表示,該等缺失因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落實及改善,為能於第一時間及時搶救,提高緊急傷病之存活率,行政院應督飭所屬落實執行確實改善。她說,10年來AED之設置量截至2019年底達10587台,平均每十萬人45台,已高於先進國家之普及率,但使用率並未相對提升,衛福部允應究其原因檢討。
此外,監委建議,為即時救援,坊間已設計出外掛於AED的警示發報裝置和語音導航系統,可引導民眾將AED及時送到病患身邊;國際間也已開發新進工具,如運用無人機載運AED以及開發App讓民眾協助運送AED等;衛福部允宜掌握科技之發展,善用國人樂於助人的志工精神,積極研議可以提升現有AED使用率的方式,以符立法救命之精神。
▲aed

▲監委江綺雯(圖/翻攝監察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