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除夕吃團圓飯,不忘準備牲禮祭拜祖先及神明,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夠平安,從除夕到初五每天都有不同的禁忌還有「不可不做的大事」,其中最讓小朋友期待的「壓歲錢」,也是充滿祝福的一項特色。除了這些華人社會中常見的「大紅」年節氣氛,各國習俗不同,迎接新年的活動也都非常有趣,以下就為大家整理亞洲大國富有特色的新年習俗!

(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日本
日本新年是在西曆的1月1日,吃蕎麥麵代表顏壽發財,咬斷麵條像徵把厄運欠債都截斷,吃紅色食物帶有恭賀的意思,新年第一天寺廟的鐘會敲足108下,眾人會前往拜拜抽籤,祈求來年平安順利。

(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韓國
新年會在房子貼上窗花、桃符,或是貼上仙女的畫像,藉此趨除不祥之物,帶來幸福,其中又以北韓較為常見。
大年初一的時候一定會吃麻薯糕餅與年糕湯,就像是台灣人常吃的寧波年糕,小朋友會向長輩們行大禮,就可以拿到壓歲錢,但有別於華人世界裝在紅包袋內,韓國人將壓歲錢裝在「白包」裡面。韓國人認為「白色」象徵潔淨、清晰,許多重要節慶也會以白色為主。
在北韓還有一項特別習俗,初一早上會將鈔票塞在稻草人裡,再將稻草人丟到路口,送走邪惡、迎來福星;傍晚的時候,會將全家人一年中掉下的頭髮集中燒掉,祈求平安健康,當天也會把門外的鞋子通通收進屋內,以免「夜光鬼」會出來找鞋子穿,讓自己運勢變差。
▉印度
每年10月31日起為期5天,是印度人的新年,第4天就是元旦,新年第一天是禁止生氣、發脾氣的日子。較傳統的地區,從元旦早上開始,家家戶戶會傳出哭聲,大家臉上都沾滿眼淚鼻涕,他們認為人生苦短,用哭迎接新年是對人生的感嘆,被稱之為「痛哭元旦」;有的地區會在元旦整天禁食,稱之為「禁食元旦」。
過年前5天,各地都會出演印度經典史詩《羅摩衍那》,人們會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製作「紙紮巨人」,在大家的歡呼聲中燒毀;除夕之前,家家戶戶門上都會貼著精美畫像,直到元旦早上,大家會提著小燈出發向長輩及親友拜年。

(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泰國
泰國的過年也叫做「潑水節」或是「宋幹節(梵語:Songkran)」,在每年4月13日到16日,人們會抬著巨大的佛像「帕辛佛(Sihing)」上街遊行,後面還會跟著一輛輛花車,花車上會站著化妝的「宋幹女神」。男男女女會穿著鮮豔的衣服載歌載舞,會在車隊拿著參有香料的水,往佛像及宋幹女神身上潑,祈求新年平安、風調雨順。人們也會互相潑水,祝福對方身體健康;未婚的男女則會用潑水表達愛慕之意。
新年第一天,家家戶戶門口、窗台都會放上一盆清水,一家子再到郊外的河裡進行新年沐浴,祈求新的一年吉祥。

(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越南
越南的新年和台灣一樣是「農曆年」,已婚的兒子初一才會回家;出嫁的女兒初二回娘家。過年期間,會準備牲禮祭拜神明及祖先,長輩們也會準備壓歲錢給晚輩,除夕團圓飯一家人也會聚集在一起守歲,習俗與台灣相似。
春節期間,越南人會準備活的鯽魚作為貢品,祭拜廚房的三個神仙,祭拜完就把鯽魚放生,表示送廚房神仙上天庭。一般越南家庭會在新年前包粽子,一方面當做祭拜供品,也是過年餐桌上必備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