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推翻之前拜登政府對電動車扶持,想維繫燃油車建起的美國車業榮光。但隨中國電動車目前在全球攻城掠地,川普政府的作法恐使美國消費者坐困過時技術愁城。

▲川普推翻之前拜登政府對電動車扶持,但華郵報導指出,恐怕將全球市場讓給了中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華盛頓郵報直言,中國正憑藉更先進、更價廉物美的電動汽車將美國拋在後頭,川普卻在削減補貼並採取其他可能使美國在電動車領域落後的措施。他對插電式汽車的反感,加上美國汽車業推出新型清潔能源車輛的腳步緩慢,令渴望用清潔交通工具的美國駕駛人大失所望。
川普宣稱拜登政府扶持電動車是一場共產主義式「騙局」,傷害美國汽車工人。他凍結數十億美元的電動車基礎設施經費、拆除政府建物的充電樁並撤銷鼓勵車廠轉型電動車的各項法規,連電動車電池與零組件工廠的補助也被擋,導致諸多計畫腰斬。他還打算取消購買電動車可享的7500美元減稅優惠,只是這得國會同意。
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之前是石油公司高層,他在上月一場演講表示,川普政府的計畫是扭轉「逼人人購買電動車的強制規定,因為這嚴重破壞美國汽車業,還讓消費者花大錢之餘選擇還變少」他與川普都認為,扭轉政策能復興美國汽車製造商,讓業者得以安心繼續做仍能賺錢的燃油車。
華郵指出,然而川普的作法將導致美國在全球電動車競賽落後。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與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資料,2024年全球賣出的1700 多萬輛電動車,當中76%為中國車企所產。
就連長年抱怨聯邦政府推動電動車轉型過激的美國汽車公司,如今也開始擔心放棄轉型將造成長期傷害。福特汽車前首席全球經濟學家休斯夸姆威克(Ellen Hughes-Cromwick)說:「全球都要邁向電動車,差別只在何時。」
代表所有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的「汽車創新聯盟」(AAI)去年11月致函川普,盼上任後保留購車的減稅優惠和新的排放規則,以推動車商創新和銷售電動車。隨電池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樁網絡不斷擴大,業內分析師預期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愛好終將超過燃油車。
華郵認為抗拒電動車轉型將使攸關美國經濟至鉅的汽車業陷入危險境地。分析圈警告,美國汽車巨頭只能依靠關稅來阻擋消費者買中國產品,反觀歐洲未把門關上,讓消費者得以用低到2萬美元的價格買到比亞迪(BYD)熱銷產品。
上月比亞迪宣布實現許多駕駛人的夢想,推出可在5分鐘內充飽電的車款。在中國上市的這款比亞迪新車,起售價不到2萬8600美元,比在當地販售的特斯拉Model 3便宜超過10%。
愛德華茲(Alexander Edwards)是專為車商提供諮詢的市調公司Strategic Vision總裁,他直言若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能吸引一大批對電動車尚無興趣的駕駛人,「本地汽車業會有大麻煩」。
潔能科技網站CleanTechnica指出,包含插電式混動車在內的各式電動車,在全球新車銷售佔比從5年前的僅4%,一路上升到目前的19%;全球最熱賣的20款插電式電動車,17款為中國車,美國唯一上榜者是特斯拉,但市佔流失快速。特斯拉今年第一季的交貨量下滑13%。
福特已全面停止在巴西生產汽車,留下的廠房轉入比亞迪手中,電動車市場在巴西雖屬剛萌芽但成長快速,比亞迪已穩居龍頭地位。2024年巴西的電動車銷售成長85%,當地一名議員甚至想把廠房所在的街名從福特大道改名為比亞迪大道。
比亞迪與其他中國電動車商在歐洲的市佔份額也呈穩步增長,比亞迪在匈牙利設工廠,其他中國廠牌則著眼在波蘭、西班牙設廠。
汽車業權威顧問鄧恩(Michael Dunne)近日在華府一場能源業與西方汽車高層齊聚的會議上說:「我們成了孤島般的存在,脆弱又無力反擊。我們不能光留在北美這個島上然後光靠祈求好運。」
多年來因只專注燃油車而遭批評的美國汽車業高層,如今終於想急起直追,卻得同時應對政策風向難以捉模的華府政壇。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翻轉電動車扶持作法後,福特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旋即向股東警告,公司亟需朝電動車轉型。他強調全球消費者正快速轉向電動車,本為美國車長期主宰的市場「現已被中國人宰制」。
法利自己從上海弄了一部小米電動車到芝加哥並開了幾個月,他去年10月在一檔播客節目描述自己對這款由智慧手機商設計、生產的電動車極為驚豔。
他表示,福特正採取登月計畫般舉措重新調整電動車策略,在公司傳統生產線以外的部門複製中國模式,發展廉價、高科技的汽車。
通用汽車(GM)則說,他們正加緊研發電池的突破性技術,好讓自身重新成為電動車競賽的重要參與者。
拜登政府承諾到2030年要廣設50萬個充電樁,但目前僅交付區區數百個,川普為此全面凍結聯邦政府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恐讓原本規劃的充電網絡願景永無實現之日。相較之下,中國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已是美國的近20倍,歐洲也是美國的4倍。
休斯夸姆威克離開福特後目前任職於中間偏左智庫「第三路線」(Third Way),她舉在美國開電動車的親身經驗凸顯落後中國的程度。
她說近期駕駛自己的福特Mach-E純電車從密西根州到紐澤西州彷彿是一場「冒險」,包括想充電時卻不斷遇到破敗的充電樁,有次停車充電時充電插頭還卡在車內,害她不得不打電話求助。
在俄亥俄州一家沃爾瑪(Walmart)賣場時,她不停在停車場轉圈找車上軟體所顯示的可用充電站,後來從店內接待員才得知早已撤站,害她在電池續航力僅剩32公里時才驚險找到一個正常運作的充電站。
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前首席法律顧問卡爾森(Ann Carlson)認為,若無聯邦政府出手幫助美國汽車製造商轉型,「斷無可能追上價廉物美到難以置信的中國電動車」。
卡爾森說:「短視而沒能看清電動化趨勢,已使美國汽車業處於被動。如今川普阻礙一切協助轉型的努力,更使我們陷入滿是風險的處境。」(中央社華盛頓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