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管碧玲指出,針對「長順輪」的行為目前還未有罰則,但已經有修法草案並推動中。(圖/翻攝畫面)
原名「長順輪」的蒙古籍權宜輪,近期遭通報在台南至恆春外海、枋山海底電纜區持續徘徊、行跡詭異,3月21日該船更改名「先鋒輪」返港維修。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今(17)日受訪表示,目前正與相關機關建立機制,且目前此尚未有罰則,正在推動修法。
對於長順輪可疑行蹤,管碧玲表示,許多船隻備有兩套以上的自動識別系統(AIS),目前跟交通航管部門建立機制,國家對此也需要修法。她坦言,對於這類情形目前沒有罰則,「甚至有台灣漁船用中國船隻的AIS,甚至有這樣的狀況。」她表示,當前制度不夠完備,但已有修法草案,正在推動修法。
對於媒體詢問,允許這類船隻進港維修,其目的是破壞台灣的海纜,是否掌握行蹤?管碧玲則指出,海巡署對於海纜,從預警、監督到周邊取締,跨部門程序已經建立起來,「我們會全力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