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美中對峙進入結構性升級新階段 賴清德站隊了,那國民黨呢?

文/聲量看政治

4月9日晚間,川普宣告對全球關稅戰暫緩90天,但獨對中國維持125%的高額制裁。這不僅是對中國的經濟圍堵,更是對全球傳遞一個訊號:美中對峙將不再只是口頭爭端,而是進入結構性升級的新階段。在這場已經正式開局的地緣政治中,賴清德如今已選擇出手。

賴清德站隊了,那國民黨呢?(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賴清德站隊了,那國民黨呢?(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他沒有召開記者會,也不只是在國內媒體喊話,而是投書國際菁英媒體《彭博》,直接向美國政府、產業與戰略圈內的關鍵人物發聲。

這是一種戰略級的外交語言,一種精準傳達國家站位與合作意願的方式。台灣不再只是坐在美中之間等待選邊的「灰色地帶」,而是主動踏進民主陣營的核心圈,宣示我們的戰略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投書選在一個國際局勢混沌、全球資本與政治權力重新排序的關鍵時點發表。賴清德在文中明確提出,願意與美國重啟關稅談判,甚至推動雙方關稅歸零;承諾擴大對美採購、投資與軍購,並清除長期阻礙貿易的結構性問題。

這不僅是經濟策略,更是一場「價值同盟」的外交宣言。它代表台灣不願再被動接受世界變局,而要成為積極塑造變局的一員。

對內政而言,這場表態效果也開始浮現。當前罷免案如火如荼,民進黨面臨社會焦慮與親中勢力的雙重夾擊,但這篇投書改變了敘事戰場。罷免案不再只是地方政爭或政策反彈,而是上升為「民主產業鏈與親中投機派」的對決。

賴清德的發聲,重新讓支持政府的民意找到戰略方向,也讓猶疑的中間選民感受到政府有掌握局勢與國際連結的能力。

相對地,國民黨的沉默與迴避,將不再只是政治上的保守,而被更清楚識別為「拒絕表態、逃避現實」的代名詞。在全世界都選邊站的此刻,不表態就是一種表態。

當總統已向華府與全球產業資本遞出清晰訊號,卻未見在野黨提出對等立場,社會將自然推論:你們是在等什麼?是在觀望中國的回應?還是仍希望在模糊中撿拾利益?

更甚者,當國民黨本土派接連倒戈,挺罷免聲浪逐漸從社會基層延伸至過去的藍營內部,「罷免」本身將不再只是政治反彈,而變成一場民意針對「親中代理人」與「模糊政客」的集體清算。

台灣人民並非愚昧,他們觀察國際,也在追問:這場世紀轉折中,誰與我們並肩,誰正將我們推向危險邊界?

賴清德的投書,沒有情緒煽動,也沒有黨派語言。他寫下的,是一條戰略路徑:強調台美合作的過去與未來,重申對公平貿易的承諾與軍事合作的決心。

這份戰略路徑,讓選民得以對照,若這是民進黨的站隊,國民黨又在哪一邊?站在哪個世界?代表誰的利益?

今天,台灣的抉擇不再只是藍綠,而是「參與或脫隊」、「清晰或模糊」、「擁抱未來或困守過去」。總統已經帶頭站邊,人民會跟上。而拒絕選邊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將被歷史的洪流遺棄。

這一場地緣政治的博弈,不只是川普與習近平的霸權龍頭鬥爭,而是全世界對價值與未來的集體投票。而台灣,已經投出了第一張票。

國民黨,你們呢?

#川普關稅戰暫緩90天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衝二階!《罷免太縱酒》之夜 ‧ 年輕人站出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