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圖/翻攝自微博)
中國網路於近期流傳一封疑似來自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創軟件)的內部郵件,引發業界震動。信中指出,由於微軟調整全球戰略布局,自2025年4月8日起將正式停止在中國區的營運,微創所負責的相關微軟項目也將同步終止。儘管微軟隨後澄清未退出中國市場,但8日下午,微創上海與無錫兩地公司即傳出大規模裁員,約有近2,000名員工受影響。

(圖/翻攝自微博)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微創軟件為微軟於2002年在中國投資的首家合資企業,總部設於上海,遍及全球36處交付中心,擁有來自74國、逾10,000名員工,服務超過2,500家企業。
公司長期以承接微軟的業務流程外包(BPO)為主,包括產品售前、售後的客服技術支援。微創與微軟密不可分,現任董事長唐駿曾為微軟(中國)總裁,而執行長張維則曾擔任其助理。
中國科技媒體《IT時報》的記者曾於7日下午前往微創上海紫竹高新區辦公地點,現場就發現大批員工拎著紙箱陸續走出大樓,現場不乏外籍人士。
部分受訪員工表示,早上還在接案,中午系統突然無法登入,才驚覺遭遇裁撤。有員工指出,整個負責Azure業務的團隊當天「全員裁撤」,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無錫辦公點,包括Microsoft 365與Azure技術支援部門幾乎全部解散。
儘管公司在內部信中強調將制定轉置方案、並為受影響員工提供越南、日本、匈牙利等地的崗位選擇,但有員工表示,僅有少數人獲調海外,大部分員工僅收到「N+1」補償。員工李德也提到「我在這裡做了一年多,補償還算合理,但真的來得太突然。」
根據多名被裁員工觀察,這次裁員與美國政府針對跨境資料的行政命令有密切關係。拜登政府於2024年2月28日簽署《防止「關注國家」獲取美國人敏感個資及政府資料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4117),要求90天內,即2025年4月8日,正式限制「受關注國家」對美國敏感數據的存取,實質加強資料主權規範,可能直接導致外包支援業務被迫中止。
外界關注微軟是否真的將結束中國區業務,後續微軟官方也於8日出面否認,表示公司未終止在中國的業務或外包合作。潤米諮詢創辦人、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劉潤也發文表示,此次變動是特定與海外用戶資料有關的外包工作轉移至其他國家,例如印度。
但報導中也提到,微軟自2024年起,就頻繁對中國區業務行調整。2023年7月,微軟關閉全中國實體門市;2024年初又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實驗室撤出上海;人工智慧研究團隊也逐步外移至美國與澳洲。2025年1月,微軟宣布啟動全球裁員計畫,裁員人數超過2,000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