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學者投書指出,龍應台的錯誤描述,可能使國際猶豫是否支持台灣,也可能使北京錯估侵略台灣的代價。(圖/資料照)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近日投書美國《紐約時報》,主張「台灣應和中國和解」,更錯誤引用社群平台Dcard的網路投票,指稱台灣有7成年輕人願意投降。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吳文欽與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潘欣欣今(9)日投書外媒《外交家》(The Diplomat),透過整理多份具學術基礎的民調打臉龍應台,並直言龍的言論可能導致國際誤解台灣缺乏抵抗意志,也可能使北京錯估侵略台灣的代價。
2人以《台灣年輕人並非失敗主義者-數據能證實》(Taiwan’s Youth Are Not Defeatist — and The Data Proves It)為題,文中並整理包含瑞典「世界價值觀調查」(WVS)、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研院歐美所「美國肖像民調計畫」等多份具備學術輔佐及理論基礎的正規民調。文中指出,全體台灣人對於捍衛國家的支持度,自1998到今年間,維持在63.7%至86.5%之間。
文中也指出,台灣年輕人的抵抗意志維持在88.3%至53.2%之間,並直言認為台灣年輕人會在衝突一爆發時就屈服的想法是「錯誤的」。文章也示警,相關言論將台灣年輕人錯誤描述為「冷漠」、「失敗主義」,可能削弱國際對台灣的支持與破壞和平,一但國際盟友相信台灣缺乏抵抗意志,在危機爆發時,可能會對是否提供台灣援助一事上猶豫。
文章也批評,相關言論若使北京相信台灣民眾,尤其年輕人「不會抵抗入侵」,可能使北京錯誤估算侵略台灣的代價。文章也進一步指出,社會的真實意見強化台灣的民主韌性,輿論不只跟隨政策,而是協助形塑民主。台灣人保家衛國的強烈意志反映了一個認真看待其主權的社會。
文章最後強調,台灣年輕人擔心戰爭,但擔心並非投降。各項民調皆證實,需要保衛台灣時,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準備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