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也是「越窮越忙」的窮忙族成員嗎?生活中「窮者恆窮、忙者恆忙。」的慣性定律,其實有原因!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共同研究人的思維方式後,發現:窮人和忙人都是因為注意力被缺乏的資源過份占據,使認知和判斷力全面下降。哈佛教授穆來納森總覺得時間不夠,經常希望自己能有個分身,以完成更多不同的計劃,卻造成過份承諾而無法兌現。
厭惡自己經常拖延的他,將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連結,發現窮人和忙人雖然各自缺乏金錢和時間,但是即便給予他們缺乏的資源,也沒辦法妥善利用。因為人們在長期缺乏資源下,會開啟「稀缺頭腦模式」忽略更重要的價值,出現智力和判斷力下降的情況,導致失敗。
穆來納森將決策所需的心力(時間、金錢等)稱為「帶寬」(bandwidth)。因為窮人和忙人,各自為了省錢、省時造成焦慮,沒有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資源不再缺乏,也難以擺脫「稀缺頭腦模式」;研究更指出,資訊爆炸時代,造成有效資訊更匱乏,現代人不會挑選重要資訊。
資訊社會下卻乏時間和資源的窮忙族,逐漸增加,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才是致勝關鍵。 (整理:實習編輯李佳瑜)

▲ 工時過長、工資過低,造成忙碌仍貧窮的窮忙族越來越多 !(圖片擷取自Flickr,Ethan Chan 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