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賴俊佑報導

▲上海股票分析師表示,上海社區以物易物最有價值的是可樂。(圖/翻攝自 Pixabay)
中國上海疫情嚴峻,封城超過2週,民眾普遍反映物資不夠,又不能出門買菜,只能靠政府送物資或網購囤糧,現在更發展出「以物易物」的新生活,其中最有價值的商品居然是可樂。
「誰能想到,上海年輕人現在要以物易物過日子了」根據中國《新浪財經》報導,一名股市分析師分享社區內互換物資的情況,並列出多項物品的價值,排名第一的是可樂,可以換任何東西,其次是菸品,第三名是雞蛋。
之後的依序是起司、奶油、洋蔥、蒜頭、麵粉、衛生紙、黃瓜、紅蘿蔔、啤酒、紅酒、韭菜、薑、青蔥、咖啡、牛奶;其中洋蔥、蒜頭等配料食材都後勢看漲,因為政府配給的蔬菜包沒有以上配料,黃瓜、紅蘿蔔則有下跌趨勢,因為有些人吃到厭煩,青蔥2週後可能詢問度變低,因為家家戶戶開始種蔥,麵粉則持續看好,因為居民開始流行自己做麵包。

▲有人把貓借給鄰居換,換到3顆橘子。(圖/翻攝自 Pixabay)
除了用食材換食材,也有人用服務或是生活用品換食材,股市分析師表示,,有人用牙膏換黃酒、香菸換醬油、用保養品換牛排、用樂團CD換冷凍水餃,甚至有人把貓借給鄰居玩半個小時,換到3顆橘子。
該名股票分析師表示,以前他認為以自己的賺錢能力,身在到處都是超商、餐廳的一線大城市,怎麼可能會餓肚子「經歷這幾天後,你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手裡擁有的東西,冰箱裡的蔬菜、肉、水果、牛奶,才是唯一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