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消失的國界/拚永續發展!荷蘭創世界第一條會發電的馬路

記者范逸華、劉伯奇/採訪報導

荷蘭政府為朝向永續及低碳化的能源發展,認為能源供應必須具備可靠和人人負擔得起等特性,因此再生能源就扮演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荷蘭政府正透過相關再生能源創新等政策,朝向成本降低以及大規模應用等方式來推動。像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就出現了全世界第一條太陽能自行車道,雖然只有短短70公尺,卻醞釀著未來能源的巨大變革。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阿姆斯特丹北部克羅默尼小鎮上,這條僅70尺單車道乍看和一般道路沒有不同,卻是全世界第一條會發電的馬路。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記者范逸華:「荷蘭政府跟民間企業籌資300萬歐元,蓋這一條全世界第一條的太陽能自行車道,很難想像,我們腳底下這條藍色的馬路,居然能供電給旁邊的家戶。」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太陽能自行車道專案負責人Sten de Wit:「你看到的這個是今天累積的電力產出量,是1.37千瓦。」4個太陽能轉換器,1年總計已經生產10681度電,這個數字足足可供3個荷蘭家庭一年用電,宣傳看板上直接寫著「這條路通往未來,整條馬路都是我的發電廠。」到底怎麼辦到?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原來是在水泥層和玻璃板中間,放上矽晶太陽能電池板,馬路吸收太陽能後,經轉換再透過智慧電網,供給夜晚路燈發電和附近住家用電,馬路「種電」聽來不可思議,這項計畫負責人德維特,特別秀出模組讓我們瞧瞧,他說太陽路挑戰不只電網連接,關鍵技術是得研發出玻璃上頭這層近看有些凹凸狀,用來取代柏油的「塗料」。

太陽能自行車道專案負責人Sten de Wit:「我們所做的創新是在,我們在太陽能板上所做的事,它必須是透明的,它必需強壯耐用,它必須可以避免摩擦力讓車可以在上面通過一遍又一遍。」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荷蘭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籌資研發基金,實驗團隊花5年時間才研發出既能負重又不阻礙太陽能接收的特殊塗料,這短短70尺的太陽路即將開啟一場能源革命。未來目標是變成汽車、卡車可行駛的寬敞馬路,如此一來只要開車上路,都能生產乾淨能源,電動車還可以邊開邊充電。

太陽能自行車道專案負責人Sten de Wit:「這樣非常好,我們有路可以將太陽能轉換電力並在輸電到車子裡,車就能不斷繼續行駛,電動車和這種道路合作,你可以看到這種奇蹟一步步改變未來樣貌。」不過把太陽能從屋頂上搬到腳底下成本昂貴,而且無法依太陽位置調整角度,這是發電馬路最大的挑戰。

太陽能自行車道專案負責人 Sten de Wit:「和屋頂放置太陽能板相比,這個生產輸出會減少,因為角度不能調整,大約少了10%。」 

荷蘭民眾:「這只是一個樣本,我們還要觀察它的運作如何,但當天氣非常冷的時候會裂,去年就裂開過。」儘管難度高,荷蘭日照也並不豐沛,年平均日照時數僅7.5小時,不過專家們不放棄想辦法突破,還動手改造太陽能板。想擁抱上帝賜予的免費能源,又怕屋頂像貼膏藥,把太陽能板裁成小片鑲在磚瓦裡,直接和建材合為一體,黑色磚瓦「隱身」效果更好。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太陽能磚業者:「因為我們覺得太陽能板不太好看,就想說有沒有可能結合屋瓦,所以我們去找了瓦片製造公司,去討論有沒有可能產出像這樣的產品。」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笨重太陽能板變的輕靈小巧,荷蘭從政府到企業不斷投入,再生能源研發,先反映在民生用電結構上,2014年再生能源發電量117億千瓦時、2015年成長為131億千瓦時,佔整體發電量11%。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相較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加上水力發電僅僅佔整體,但荷蘭不斷創新能源科技,著眼不只無碳的明天,而是能輸出賺外匯的能源技術財。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荷蘭台商會長:「他們是非常積極在做這方面的事情,不單是在自己國內安裝,他們也希望因為透過這方面,一方面吸引投資、一方面跟其他國家或機關去做一些合作。」荷蘭經驗值得借鏡,台灣在當地的留學生早已成立網路媒體大力推廣。

拚永續! 荷蘭太陽能自行車道上路

網媒「荷事生非」創辦人:「我們運作是資本主義在運作有什麼問題,它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出他的解決方式,環保資本化,它就可以外銷到全球。」 當各國積極投入資源也賺乾淨未來,97%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卻總讓環保永續和經濟成長變成零合賽局,我們的能源之路該怎麼走,或許需要不一樣的思考。(整理:實習編輯林緯平)

三立新聞台
#消失的國界

   《消失的國界》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三立新聞台(六)23:00
重播:三立新聞台(日)10:00、(隔週日)03:00

完整的內容,請鎖定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加入【消失的國界】粉絲團,一起探索全世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