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觀點/在盛怒之中讓國民黨下台後 台灣人要認清社會現實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全文獲作者同意轉載)

我們都很確定國民黨會下台,但是請不要高興太早,因為,當國民黨下來以後,就不能再怪國民黨,或是任何一個政黨。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大家也很開心,說台灣人終於當家做主,但是我們也看到得到權力以後會變成甚麼樣子,這和黨沒有關係。然後我們又給了國民黨機會,結果機會又沒有了,換來的是連中華民國的招牌也無力保護自己的國民。

很生氣對不對?但是如果只能生氣,只會在嘴皮上罵支那賤畜之類的,那麼我不覺得我們會因此而進步。

同學,現實就是現實,中國很大,台灣很小。中國很強,台灣自亂陣腳。過去我們認為專屬於中國五毛的習性,台灣人都有。所以我們的文化優越性其實已經消失了,連台灣最美的是人這句話說起來都變成笑話。台灣還有好多抓耙仔和瞎整自己人的爛貨(各行各業都有)。台灣傲視全球的東西剩下密度最高的便利商店,然後那告訴大家的事實是,我們過度耗電,不知節制,不知控制欲望,而不是一種經濟或社會發展的驕傲。

中國國民黨全代會連線:洪秀柱致詞

▲國民黨全代會/資料照

好,不管誰當總統,橫亙在眼前的問題那麼多,各位親愛的同學,你想要怎麼面對未來?是選擇當小清新?憤青?覺醒青年?或是個肥宅?總統一任只有四年,有些同學現在沒有投票權,但再過四年就有了,請問你要到那時候才思考國際、中台關係、國家和你的關係?還是現在就開始試著了解這個社會?

就算再討厭中國,你都需要面對一樣的事情,高等教育崩壞、少子化帶來的效應、青年的低薪環境、對公部門的不信任與民粹、食安問題、租不起房子(不要講買)、就算省吃儉用還是一樣不好過、地方派系把持地方政治進而影響所有國政推行、媒體上好多假掰的故事、自然環境持續惡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都是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正在面對的。

如果你很希望台灣是一個能擺脫中國箝制的國家,我覺得,有時候憤怒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各位同學是否願意跳出每天在宿舍打電動的肥宅舒適圈,看看真實的世界,思索自己究竟可以如何提升自己,和貢獻社會?你能不能做點讓台灣抬頭挺胸的事?還是說,我們要繼續拷貝、移植、剪貼、拼湊、井蛙窺天,然後再來個自憐自艾呢?

喔,我並不喜歡訴諸民族主義,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台灣變成一個有尊嚴,也受到尊敬的國家,變成一個接近理想的社會,我希望同學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情做起。甚麼樣的小事?

不要說一套做一套:有太多人只能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支持這個那個,但是請問你在日常生活中能落實所謂的公平、正義、永續、節能嗎?

不要變成你討厭的大人: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的世代記憶與習性,很多時候是很難改變的。雖然說世代間的壓迫是一個必然的常態,但是世代間的合作與協調才能真正讓社會邁向進步。如果只是奪權,只是唾棄,只是嘲笑,其實不一定可以讓事情步向前進。所以請小心,不要變成你心目中討人厭的大人。

多認識中國,還有我們所有的東南亞鄰居,而不只是歐美日:現在年輕世代的學生對中國變得很無知,我認為很可惜。不管你支持終極的統一或是法理的獨立,你都應該要對中國瞭若指掌。宮鬥劇的好看是因為反映了現實的人際關係,但是你對羋月傳或狼牙棒的迷戀,不代表你對中國這個大怪獸的形成有任何清楚的了解。多多讀中國地理、歷史與政治,你會知道該怎麼與這個大怪獸相處,還有為什麼自己的體內也有怪獸的成分。是的,就像哈利波特體內也有佛地魔的分靈體一樣。

國民黨,全代會(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國民黨全代會/路透社/達志影像

然後,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但我們對「他人」的文化認知卻很貧乏。我們被日本統治過,所以把日本的一切當成文明先進性的指標,我們被美國保護過,所以對美國有所期待。我們討厭中國,所以把頭轉過去假裝它不存在,然後我們完全不知道如何與東南亞鄰居相處,還不知道人家早就贏過台灣許多。如果你要走得出去,又不去中國,請問你能去哪裡?

然後,請各位同學一定要變成一個不要容易被蒙蔽的人。被甚麼蒙蔽?被精采的演說,被編輯的下標,被有心的作圖,被網頁設計,被字體,被動員所蒙蔽,如果只是那樣,我們就不需要換人當總統了,甚至只要宗教就好,你們說是不是?

最後,大家一定要相信,只要有人就有政治,不要以為政治與你無關,只是政治人物的事,就是因為我們認為不甘自己的事,自己很無力,所以才會放任無良政治人物版圖勢力的坐大。參與政治不是要你去選,不是要你去參加政團,而是請你了解,你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有多少成分受到公共政策的影響?有多少是應該被守護的人身自由與權利?當你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甚至不在乎時,一切就能在你的不在意中消失。

#2016大選新政局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