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夫妻做大腸鏡「又是滿滿的息肉檢體瓶」 醫嘆這件事:才隔1年啊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57歲「整形女王」顧婕,經醫生診斷罹患直腸癌第四期,近期已接受手術摘除病灶;這個新聞引發關注。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近日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分享,他做了一對夫婦的大腸鏡,老婆是去年來做過,超過十顆息肉,所以今年回診追蹤,老公是菸酒生,七顆息肉沒令他感到意外,但看到老婆的大腸又出現滿滿息肉,「我真的是驚訝萬分,雖然都沒有超過一公分,可是才隔一年啊!」

圖為大腸息肉。(示意圖/安南醫院提供)

▲圖為大腸息肉。(示意圖/安南醫院提供)

吳宗勤醫師寫道,[篩檢] 大腸癌,他在5/17早上做了一對夫婦的大腸鏡,老婆是去年來做過,超過十顆息肉,所以今年回診追蹤,老公一樣是"聽某嘴大富貴",兩位又是滿滿的息肉檢體瓶,「老公是菸酒生,七顆息肉沒令我感到意外,但看到老婆的大腸又出現滿滿息肉,我真的是驚訝萬分,雖然都沒有超過一公分,可是才隔一年啊! 」

吳宗勤醫師說,還記得去年來做檢查結束後,他千叮嚀萬囑咐,身體保養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太多加工的食物,就算是保健食品,只要有牽扯療效,連醫師都害怕,尤其是在現在保健食品大爆發的年代,不要說病人看不懂,有時候病人拿來他看成分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吃一種兩種免強還說得過去,「一吃一整排、吃好吃飽,我真的無法理解,身體真的有這麼差?」

吳宗勤醫師也說,看到顧婕的新聞,又到了機會教育的時候,57歲女性,如果以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糞便篩檢來說,最少該篩過三次以上,如果滿50歲就開始規則兩年一次,甚至可以篩到四次,就算糞便篩檢大腸癌的準確度只有八成(如果十個人有大腸癌,只有八個篩得出來),但要四次全都落空,特別是在直腸這種容易出血的地方,真相只有一個:「病人沒有規則篩檢、病人沒有規則篩檢、病人沒有規則篩檢」。

「整形女王」顧婕,經醫生診斷罹患直腸癌第四期,近期已接受手術摘除病灶。(圖/記者楊澍攝影)

▲「整形女王」顧婕,經醫生診斷罹患直腸癌第四期,近期已接受手術摘除病灶。(圖/記者楊澍攝影)

如果沒有健檢的觀念和預算,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篩檢算是一個補救措施,如果有規則按時篩檢,相信今天應該是不會出現這個新聞,如果有預算健檢,以大腸癌來說,國外建議是四十五歲前要做完第一次大腸鏡,之後就看有沒有息肉、息肉的種類、有沒有家族病史去做後續追蹤。

吳宗勤醫師也表示,其實現在腸胃科的醫師,尤其是年輕一輩的醫師,45歲以後稍微有風險性或症狀的病人,我們就不會拒絕幫忙安排大腸鏡,菸酒生、家族史、長期便祕、長期腹瀉、肥胖、糖尿病、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長期外食族,族繁不及備載,只要找得到理由,我們都會盡力幫忙,只怕病人不願意做。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症狀,只是我們選擇忽略。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基隆潮境公園路口山崩 疑多車受困!傷亡不明待查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台北市長蔣萬安赴議會進行市政總質詢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